认识暴雨洪水 科学防灾减灾
01 降雨量如何衡量?暴雨等级如何划分?
降雨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通常,大气中的水汽遇冷后形成小水滴,小水滴在一起组成云,同时在云中又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大气托不住它们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下来,形成了降雨。那么,我们常听到的“某地降雨达xx毫米”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毫米”这个单位是用来衡量降雨量的,也就是降雨的多少。1毫米的降雨量就是指降雨在1平方米面积上形成的水深为1毫米。
降雨量
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降水强度大小
“暴雨”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发生和影响范围的大小
“暴雨”还可划分为: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特大范围暴雨。
02 洪水量级如何衡量?100年一遇的洪水为何不是100年才出现一次?
和世界上任何东西一样,洪水也有大小之分。一般来说,衡量洪水大小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历史洪水资料,并考虑堤坝的防洪能力,将洪水大致分为大、中、小三种情况。当洪水超过历史纪录时,则又习惯称为历史最大洪水,亦有根据洪水的量级过大,称为特大洪水;也有按江河、湖泊、水库的警戒水位、保证水位(或相应流量)等指标,表示洪水的量级大小。
二是用洪水重现期(**年一遇)衡量洪水的大小。例如,某一量级洪水的重现期为一百年,则称为100年一遇洪水;重现期为五十年,则称为50年一遇洪水;重现期为十年,则称为10年一遇洪水。重现期越长,表示洪水的量级越大,越稀遇;反之,则表示洪水的量级越小,越常见。
需要说明的是,100年一遇的洪水只是基于多年洪水记录的统计数据,这样量级的洪水在历史上平均100年可能发生一次,并不能简单理解为100年才会发生一次。100年一遇的洪水在100年之内可能发生很多次,也可能一次也不发生。
此外,根据我国的江河防洪能力,对洪水的等级一般划分如下:
1. 重现期在5年以下的洪水,为小洪水;
2. 重现期为5年至20年的洪水,为中等洪水;
3. 重现期为20年至50年的洪水,为大洪水;
4. 重现期超过50年的洪水,为特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