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之雨水

发布时间:2025-02-18 14:53 信息来源:赫山区卫生健康局 作者: 浏览量:329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在中医养生中,雨水节气标志着春季的进一步深入,天气逐渐转暖,降水增多,自然界万物开始复苏。从中医角度看,雨水季节养生有以下要点:


调畅肝气

    • 情志调节: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与情志密切相关。雨水时节,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应保持心情舒畅,以促进肝气的疏泄调达。

饮食养肝:适当食用一些疏肝理气的食物,如韭菜、香椿等。韭菜性温,能温肾助阳、益脾健胃、行气理血,有助于调畅肝气。

    • 穴位按摩:按摩太冲穴可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每天用拇指按揉3-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健脾利湿

    • 食疗健脾:雨水后湿气渐重,易困脾胃,可多吃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茯苓、芡实等。茯苓可健脾渗湿,可与大米煮粥食用。

    • 艾灸祛湿:艾灸足三里、中脘穴等可起到健脾祛湿的功效。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中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每周艾灸2-3次,每次15-20分钟。



 

 

    运动健脾:适当运动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水湿代谢。如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养生运动,动作和缓,能调节脾胃运化。

 

防寒保暖

    • 春捂有度:此时阳气渐生,但阴寒未尽,要注意春捂。根据天气增减衣物,重点护住头、胸、腹、足等部位,避免寒邪入侵。一般来说,气温不超过15℃时,尽量不脱棉衣。

    • 足部保暖:寒从脚下起,雨水时节要保持脚部温暖干燥。可每晚用热水泡脚,水中可加入艾叶等中药材,以温通经络、散寒祛湿。


调养气血

    • 饮食补血:可食用一些养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等。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可直接食用或与桂圆一起煮汤喝。

    • 中药调理: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八珍汤等中药方剂,以补气养血。

    总之,雨水时节的养生重点在于养肝护脾、祛湿防寒,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适度运动,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阴阳平衡、健康养生的目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