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益阳市落实“智赋万企”行动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益阳市落实“智赋万企”行动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益阳高新区管委会,大通湖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益阳市落实“智赋万企”行动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益阳市落实“智赋万企”行动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湖南省“智赋万企”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湘政办发〔2023〕10号)精神,推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加快我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重点,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应用,打造一批典型场景和标杆示范项目企业,让更多企业插上智能化翅膀,推动产业体系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着力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促进益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明显成效,企业智能化水平极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实现全市数字经济年均增长15%以上。推动全市3.5万家企业上云,1800家企业上平台。全市75%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规模工业企业中的普及率达50%。打造30家智能制造企业、100条(个)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500个智能工位。新孵化40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2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40家。共培育国、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推动45家以上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强基专项行动
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深入开展国家电信普遍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和5G基站建设。力争到2025年,千兆光纤入户率达70%;建成5G基站7000个,基本实现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骨干龙头企业的高水平5G信号覆盖。
积极抢抓“东数西算”战略契机,大力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以数据中心、先进算力为代表的新基建,持续推进全市6个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完善的数据与算力支撑体系。建设面向工业园区等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设施,推动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部署,优化算力结构布局,拓展算力应用,支持芙蓉云大数据中心做大做实。力争到2025年,在全市构建起以芙蓉云大数据中心为主体,县市区边缘计算数据中心为枝干的数字益阳算力支撑体系。
大力推进智慧园区建设,重点支持益阳高新区、龙岭产业开发区、长春经开区等工业园区培育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态主导型数字产业企业,推动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力争到2025年,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除大通湖产业开发区外)基本建成集智慧运营、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园区,进一步提升园区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通管办,责任单位:电信益阳分公司、移动益阳分公司、联通益阳分公司、铁塔益阳分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二)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
科学高效推进中小企业“智转数改”向纵深发展,积极鼓励中小企业采购部署办公软件(OA)、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资源计划系统(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仓库管理系统(WMS)、质量管理系统(QMS)、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成熟的国产标准软件系统,提升企业在生产、管理和经营中的效率,鼓励支持企业加入省级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重点企业行列,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力争到2025年,我市规模以上企业OA普及率达90%,PLM普及率达30%,ERP普及率达60%,MES普及率达40%,SCM普及率达40%,WMS普及率达30%,QMS普及率达30%,CRM普及率达30%。
[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电信益阳分公司、移动益阳分公司、联通益阳分公司、铁塔益阳分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三)实施骨干龙头企业智能制造专项行动
充分发挥骨干龙头企业在产业生态中的影响力和主导作用,积极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开展深度技术改造,添置数字化智能设备,并积极携手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数字化服务商,推进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设备运维等各个业务环节于一体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现云计算、物联网、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融通,形成一批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力争到2025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80%,工业互联网接入设备达5000台以上;全市智能制造企业达30家以上,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达100条(个)以上,智能工位达50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