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专家表示,这个意见是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的基础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出的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必将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新增长点――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要加快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构建系统化、可操作的绿色发展制度。”中央党校教授赵建军指出,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就要改变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现状,全方位整合现有绿色技术创新要素,建立面向人才、研发、产品、市场的绿色支撑体系,形成围绕绿色经济、绿色发展,集聚、释放创新潜能和活力的联动体系,让创新驱动在绿色转型中成为持久的推动力。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我国循环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发展。去年,国家确定10家再制造产品推广试点企业,新确定25个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6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17个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新增再生资源集聚加工能力327万吨、处理餐厨废弃物80多万吨、生产工业油脂8万多吨。
发展绿色产业,如何才能形成新的增长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这需要在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中来促进绿色低碳环保发展方式的形成,包括工业布局、城市布局、产业布局以及资源环境的合理调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则表示,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政府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目前政府审批环节太多,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产业的发展,要通过简政放权为绿色产业的生存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制度建设――把生态文明纳入法治化轨道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这就需要用法治思维和方法,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综合通盘考虑,解决发展和环境问题。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必须通过改革来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专家指出,改革必须找准突破口。比如,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是当前的改革突破口。
常纪文说:“如果一些领导干部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