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09030009/2024-1994797 | 发布机构: | 赫山区国土分局 | 发文日期: | 2024-07-29 12:43 |
---|---|---|---|---|---|
信息类别: | 综合政务 | 公开范围: | 全部公开 | 公开方式: | 政府网站 |
-1family:方正小标宋简体;line—height:1.5; 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8pt;">《赫山区泉交河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公示稿
《赫山区泉交河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规划草案成果已经编制完成,现根据有关法律要求,对该规划进行公示,征求公众意见。网上公示具体请见赫山区人民政府网站,现场公示同步进行。如对该规划方案有意见和建议,请于公示期内反馈至赫山区自然资源局或泉交河镇人民政府。
一、公示时间:2024年7月29日至2024年8月29日
二、公示方式
网上公示:赫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现场公示:赫山区泉交河镇人民政府公示栏
三、公示意见收集途径
赫山区自然资源局:0737-4426310
泉交河镇人民政府: 0737-4637365
邮箱:1107152235@qq.com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规划包括镇域和镇政府驻地两个层次。镇域规划范围为泉交河镇行政辖区范围,约106.97平方公里,包括12个行政村及1个社区、泉交河镇莲场、来仪湖渔场及东湖,其中新林村及恩塘村采用镇村一体方式编制村庄规划。镇政府驻地范围,东至S324(泉泥线),南至五一桥,西至X021(左支渠东路),北至S326(宁朱线),总面积为209.45公顷。
2.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
二、发展定位目标
规划期内,泉交河镇将抢抓赫山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创建区等创建契机,着重强化底线管控、加强产业融合、优化交通体系、塑造整体特色风貌,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和美乡村建设经验,将泉交河镇打造为智慧高效的现代农业规划区、农文旅融合的产业融合先导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样板区,成为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展示的“重要窗口”。
三、国土空间格局
落实三线管控。严格落实上位规划下达的规划约束性指标,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统筹落实三条控制线。至2035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083.63公顷(6.13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887.27公顷,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为400.34公顷。
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
优化空间格局。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二轴四区”的国土空间格局,其中“一心”为综合服务中心,“一带”为新河沿线产业示范带,“二轴”为左支渠产业发展轴、泉交河产业发展轴,“四区”为西部新型工业化片区、中部特色文旅片区、东部特色农业片区及北部智慧农业片区。
国土空间格局规划图
细化规划分区。根据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按照全域全覆盖、不交叉、不重叠的原则,衔接落实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将镇域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5类规划一级基本分区,并进一步细化城镇发展区和乡村发展区,达到二级规划分区深度。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四、国土空间保护
耕地资源保护。将4395.44公顷(6.59万亩)耕地保有量和4083.63(6.1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足额带位置分解下达至各行政村,作为规划期内必须守住的保护红线任务。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至2035年,生态公益林120.96公顷,主要位于镇域西南部,分布在兴泉村及胡林翼村行政范围内。泉交河境内的水源保护地包括来仪湖水厂、烂泥湖水厂、泞湖桥水厂、八家湾水厂及集中供水工程的水源保护地。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泉交河镇内现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奎星塔;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为胡林翼故居遗址、胡林翼宫保第遗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为胡家湾墓群、泞湖原始社会遗址、南湖塘墓群、肖山令墓。
五、国土空间开发
镇村体系规划。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落实赫山区村庄分类布局规划成果,按照“镇政府驻地-中心村-一般村”三级划分镇村体系。中心村包括菱角岔村、新松树桥村、祥云村及泞湖桥村。
产业发展布局。规划期内重点做好稻米、水产、文旅三大特色产业文章,形成“智慧农业、教育研学、乡村旅游”三大产业发展主线,形成“一带两核四区”的产业发展格局,“一带”为新河沿线综合服务带,“两核”指新河以南以“林翼文化”为核心的文旅融合产业及新河以北以“美丽田园”为核心的农旅融合产业,“四区”为西部新型工业化片区、中部特色文旅片区、东部特色农业片区、北部智慧农业片区。
产业发展规划图
优化交通体系。通过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省道、县乡道等交通规划,实现交通互联互通。规划落实益阳市总规及赫山区“一张底图”交通项目,形成“五纵五横”镇域内部交通联系网。
综合交通规划图
完善设施配套。建立镇政府驻地、村两级公共服务体系,科学配置各类设施,合理布局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整体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完善镇域供水、污水、供电、燃气、环卫等设施体系建设。对现状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进行提质升级,规划新增550kV益阳东变电站,新增泉交河天然气门站。
村庄规划指引。以上位规划为依据,传导下达各村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生态保护红线控制面积等指标,统筹考虑自然资源禀赋特征、村庄类型、发展需求等情况,合理下达各村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等约束性指标。
六、国土空间整治
有序开展农用地整理,以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田生态为重点,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旱改水、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农用地整理。加强镇域内生态廊道建设,加强河湖水系连通,实施通道绿化、水系堤坝及河渠湖库周边绿化,开展农田林网、道路及河流水系廊道建设。积极开展美丽庭院、美丽屋场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内村容村貌。至2035年农村环境整治率达到100%。
生态整治与修复规划图
七、镇政府驻地规划
规划范围。镇政府驻地城镇开发边界范围面积为78.16公顷,规划范围基于集中连片、科学适度的原则,综合考虑周边需要加强管控的区域,确定为:东至S324(泉泥线),南至五一桥,西至X021(左支渠东路),北至S326(宁朱线),总面积为209.45公顷。
镇驻地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划定示意图
底线管控。划定城市黄线2.73公顷,包括客运站、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液化气站等大型基础设施。划定城市紫线0.36公顷,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奎星塔保护范围。划定城市蓝线23.93公顷,为镇政府驻地范围内新河及老河。
规划用地结构与布局。结合泉交河镇土地基本情况及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确定泉交河镇政府驻地发展方向主要是沿林翼大道、凯荣路及老河以东发展。统筹生活居住、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防灾减灾等用地功能,合理组织各类用地布局。
镇政府驻地用地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道路等级分为四级,即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景观步行道,规划形成“四横、四纵”的主干路系统。
镇政府驻地道路交通规划图
八、乡镇风貌设计指引
明确整体风貌格局。泉交河镇整体形成“一心一带两区”的城乡景观格局。“一心”为镇域特色风貌展示中心,以菱角岔村及新松树桥村为主,凸显新河沿线成片稻田、菱角岔湖及来仪湖渔场周边“河清舍朗,水田交融”的特色景观。“一带”为新河沿线特色风貌展示带,包括古镇特色风貌展示及美丽田园特色风貌展示。“两区”为分为浅丘林地风貌、田园湿地风貌两大类风貌区。
提出风貌管控要求。镇政府驻地建筑风貌延续现状晚清建筑风格,逐步形成“白墙+青瓦+马头墙+木质构件”的整体风格;村庄建筑风格以湖湘传统建筑风格为主,坡屋顶为主,建筑色彩以白墙青瓦为主,民居建筑不宜超过三层。
九、重点项目计划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目标与任务,明确泉交河镇到2035年,规划实施的交通、水利、电力、旅游、民生、产业、生态等重点建设项目共35个。通过建立年度建设计划,落实项目建设性质、建设年限等情况,对全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做出统筹安排。
重点项目用地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