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赫山区鱼形山街道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后公告

信息来源:区自然资源局 作者: 浏览量:191 字体:【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索引号: 4309030009/2025-2037129 发布机构: 赫山区国土分局 发文日期: 2025-02-13 09:45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赫山区鱼形山街道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于2024年1231日经益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相关规定,现对规划文本主要内容、有关主要图纸及规划审批文件等内容予以公告。


 

赫山区鱼形山街道国土空间规划

2021-2035年)

成果

 

 

 

前言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按照国家、湖南省和益阳市相关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特编制《赫山区鱼形山街道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鱼形山街道而制定的空间发展指南;是落实《益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空间保障;是实施空间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政策;是鱼形山街道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管理、整治修复的行政纲领;是编制鱼形山街道各村村庄规划、详细规划和开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一、规划总则

1、规划期限

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以2020年为规划基期年,2025年为规划近期目标年,2035年为规划远期目标年。

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鱼形山街道行政辖区范围,辖百羊庄村、宝林冲社区、浮云铺村、四方山社区、灵宝山社区、龙潭口社区、大泉村和鱼形山水库,总面积为61.16平方公里。

依据《益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心城区划定及中心城区详规单元划分成果,由于街道驻地均位于中心城区范围,属于中心城区详规单元管控区域,正在组织编制单元详细规划,故本次鱼形山街道国土空间规划仅对镇域范围进行研究,不涉及乡镇政府驻地规划。

二、发展定位目标

1、发展定位

依托鱼形山街道自身产业特点和发展优势,充分利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及以天意木国、鱼形山运动休闲为代表的文旅资源,确定鱼形山街道为城郊服务型乡镇,定位为以“运动、休闲、康养、旅游”等高端三产为基础的益阳市东部片区副中心。

2、发展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新+”和“生态+”赋能,引导第三产业、乡村振兴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逐步把鱼形山街道建设成生态宜居、配套完善、产业繁荣、乡风文明的益阳市“东接东融”文旅重镇。

人口与城镇化率。基于街道近十年人口流动趋势,乡村人口将持续缓慢流出,考虑街道内城镇开发边界较大,未来人口增长主要为城镇开发边界内机械增长,合理引导街道及周边区域人口就近城镇化,尊重城镇发展规律,在不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科学研判人口增长动力与趋势。规划至2025年,鱼形山街道户籍总人口约为4.03万人,规划至2035年,鱼形山街道户籍总人口约5.6万人,常住人口5.2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4万人。

 

 


三、国土空间格局

1、总体格局

形成“一心一环一核两屏二区”国土空间新格局。

“一心”:以灵宝山社区为中心,以宝林冲社区、龙潭口社区为拓展区,形成“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型中心城区;

“一环”:沿鱼形湖西路、鱼形湖东路及319国道形成的城镇环线发展轴,支撑带动街道的社会经济发展;

“一核”:鱼形山水库生态核心;

“两屏”:西北部邹家坡-三眼塘山-新府山生态屏障及中部的四方山-鱼形山水库生态屏障;

“二区”:是指街道中部的休闲旅游度假区与街道四周的现代农业生态区。

2、落实三条控制线

2.1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要求,规划至2035年,鱼形山街道落实耕地保有量13657.97亩,占街道总面积的14.88%;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2044.73亩,占街道总面积的13.13%。主要分布在四方山社区、大泉村、宝林冲社区、百羊庄村等村。

2.2 城镇开发边界落实

严格落实上位规划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规划至2035年,全域落实城镇开发边界面积552.72公顷,占全域国土面积9.04%。其中,中心城区范围内城镇开发边界面积507.85公顷。

 


3、合理划定规划分区

根据鱼形山街道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结合地域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衔接落实益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将街道全域划分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4个一级基本分区,并进一步细化至二级规划分区深度。


四、国土空间保护

1、耕地资源保护

2020年年度变更调查耕地为基础,坚守耕地保护规模底线,落实耕地保有量任务,规划至2035年,鱼形山街道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3657.97亩。

2、生态环境保护

鱼形山街道内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街道西北和鱼形湖四周,均为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为2205.75公顷;严格落实河湖管理范围面积483.25公顷,主要为鱼形湖水库及其支流根据《益阳市城市山体水体保护规划(优化)(2021)》,鱼形山街道涉及保护山体面积1884.61公顷,包含四方山、邹家坡、谭家山、衡龙山等,保护水体面积269.83公顷,包含鱼形山水库、曹家塘水库、堑塘水库、车塘水库等;衔接益阳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总体管控,鱼形山街道属一般管控单元,禁止在鱼形山水库擅自采砂;禁止倾倒垃圾、工业废渣、农业废弃物。鱼形山水库为禁止养殖区,区内禁止各类人工养殖行为,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恢复水域生态,保持物种生物多样性。

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街道内现有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8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区范围以建筑外墙墙基或以遗址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20米。

 

 

 

 

五、国土空间开发

1、镇村体系

规划形成中心城区—中心村—一般村三级镇村等级结构体系。第一级:中心城区(益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范围,主要包括灵宝山社区、宝林冲社区、龙潭口社区、浮云铺村部分区域),是全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第二级:中心村:资源优渥、产业富足,经济较发达。本次规划中心村2个:宝林冲社区及龙潭口社区。

第三级:一般村:共涉百羊庄村、四方山社区、大泉村、浮云铺村4个村(社区)。

2、建设用地布局

城镇建设用地。至2035年,鱼形山街道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552.72公顷,占街道国土总面积的9.04%,较现状城镇建设用地新增435.66公顷。

村庄建设用地。至2035年,鱼形山街道村庄建设用地规模601.70公顷,主要分布在交通较为便捷的村道、县道、省道和国道旁。

区域基础设施用地。落实各类交通运输用地(铁路及公路)用地需求,规划区域基础设施用地106.17公顷,其他建设用地8.13公顷。

规划预留55.34公顷村庄建设用地留白指标作为街道建设用地机动指标,暂不明确规划用地性质和具体用地范围,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可申请使用。

3、产业发展布局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以康养、旅居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充分发挥鱼形山“健康+旅游”、“健康+生态”等“健康+”优势,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生态旅游、运动休闲、社会化养老、商业居住等高端第三产业。打造“运动休闲小镇”名片。

 

 

 

4、综合交通规划

推动片区交通形成“一高一轨一普”的铁路交通联系网。“一高”指渝长厦高铁、“一轨”指长益常城际铁路、“一普”石长铁路。

加强对外交通联系,预留益阳东部客运枢纽站用地,落实省道321沧水铺至泥江口公路和省道540岳家桥至益阳高铁南站公路建设空间,其中S540为南北走向,宽度控制为24.5米,S321为东西走向,宽度控制为24.5米。

《益阳市中心城区成品油分销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及街道和村庄发展需求,共保留和新建加油(气)站7处,保留站分别为中国石化(友谊站)及中国石化(沧水铺站),规划沧泥水满站、灵宝站、大泉站、四方站及规划布点(9);规划东部客运枢纽及鱼形山公交首末站。

铁路、高速公路两侧建筑退让距离30米,国道两侧建筑退让距离20米,省道两侧建筑退让距离15米,县道两侧建筑退让距离10米,乡道建筑退让距离5米,村道建筑退让距离3米。

 


5、基础设施配套

5G基站规划。依据《益阳市5G通信基站(机房)建设发展专项规划(2021-2035年)》,鱼形山街道规划布局移动通信基站室外站址212个,其中现状站址41个,规划站址171个,规划至2025年街道5G基站覆盖率达100%,至2035年中心村实现5G基站全覆盖,一般村实现移动通讯、光纤、有线电视全覆盖。

供水工程规划。依据《益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鱼形山街道供水主要来源于益阳市第三水厂和东部水厂。

排水工程规划。因地制宜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优化减量和提质增效。规划新建大泉污水处理厂,面积1.68公顷,规划逐步完善鱼形山街道的排水设施,实行雨污分流制。

电力工程规划。鱼形山街道规划共设置5处变电站(宝林冲变电站、板桥变电站、碧云变电站、新山村变电站、鱼形山变电站)。其中碧云变电站为220kV变电站,其余均为110kV变电站。

燃气工程规划。近期采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相结合的方式,远期中心城区内均由管道供气,天然气气源从益阳东分输站接入。

通信设施规划。大力发展移动通讯并逐步建立移动通讯光纤、基站系统,建立覆盖全镇域的移动通讯设备基站,减少通讯盲区。对镇域现有电话、电视线路进行完善,加快光纤到村,促进农村地区的信息化。

环卫工程。采用“户分类—村收集—街道转运—区处理”垃圾收运处理模式。鱼形山街道管辖范围内共设置3个垃圾中转站,各村组设垃圾收集点,规划至2035年,镇域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


6、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充分衔接益阳市中心城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参照《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结合民意调查、人口流动趋势、人口结构变化、自然地理地貌等因素,按照乡集镇级、村/组层级二级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统筹布局镇域高等级设施依托中心城区形成镇级公共服务中心,沿鱼形湖西路及鱼形湖东路等主干道形成街道公共服务中心。

机关团体用地规划。规划布局鱼形山派出所、鱼形山法庭,新建浮云铺村村民服务中心和龙潭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教育设施规划。落实《益阳市中心城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规划成果,规划新建衡龙桥镇中心学校、龙潭口学校、宝林小学等

文化体育设施规划。规划新建鱼形山街道文化活动中心。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规划新建益阳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中心和龙潭口卫生院。

殡葬设施规划。规划新增赫山区公益性公墓1处,位于百羊庄村。

完善村组级公共服务水平一般情况下,配置村卫生室、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便民农家店、村务室等服务要素。

有条件情况下,可配置村级幸福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村幼儿园、红白喜事厅、特色民俗活动点、健身广场、金融电信服务点以及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小型排污设施等。

 

 

 

7、公共安全设施配套

地质灾害防治。将鱼形山街道分为地质灾害低风险区和地质灾害中风险区2个区域。

防洪排涝:中心城区内采用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其余河流采用20年一遇标准设防。中心城区内城市治涝标准为设计暴雨重现期不低于10年一遇、24小时降雨24小时排除。

抗震工程: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我国现行的抗震设防原则,新建工程一般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及相应专业规范中的城镇抗震设防烈度6度标准设防。依托益阳市第十六中学、龙潭口学校、衡龙桥镇中心学校等开敞空间设置应急避难场地。以G319、S540、鱼形湖西路、鱼形湖东路、高新大道等作为疏散救援的主要通道,严格控制疏散通道两侧的建筑高度,确保交通通畅。

消防规划:规划镇区建设消防站2处(鱼形山消防站及沧水铺消防站),位于灵宝山社区和宝林冲社区,实现镇区5分钟消防覆盖率达到100%。

人防规划:采取“平战结合”的方式,合理规划和利用人防工程。规划至2035年,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人均防护工程面积为1平方米。

8、村庄规划引导

村庄规划指标分解。以上位规划为依据,传导下达各村耕地保护目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生态保护红线控制面积等指标,统筹考虑自然资源禀赋特征、村庄类型、发展需求等情况,合理下达各村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等约束性指标,科学划定建设边界。

村庄类型及发展定位。按照村庄发展分类及村庄发展状况,确定村庄规划类型、发展方向、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鼓励构建乡村社区生活圈,根据《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统筹布局满足乡村居民日常生活、生产需求的各类服务要素,以中心城区和中心村为基础构建乡村社区生活圈,形成乡村社区生活圈的服务核心。

9、全域详细规划编制单元

鱼形山街道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包含中心城区详细规划单元、村庄规划单元和特殊管控单元。其中中心城区详细规划单元为《益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划定单元,包含DB02DB04DB05三个单元;村庄规划编制单元以行政村边界为基础,以一个行政村作为一个编制单元,村庄规划编制单元共计7个行政村编制单元,划定2个特殊管控单元。


六、国土空间整治修复

1、国土综合整治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化、机械化”为导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至2035年,街道12044.73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高标准农田。

推进旱改水工程。坚持以自然河湖水系为基础,以水定地、以水定产,综合考虑土壤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规划期间,确定鱼形山街道旱地改水田面积8.67公顷(130.12亩),主要分布在大泉村、四方山社区、浮云铺村。

2、生态保护修复

推进水生态修复,提升生态品质。通过生态驳岸建设、河岸带植被修复、河面源污染防控及河渠道疏浚等综合措施,逐步恢复生态功能,规划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16.64公顷。

加强地质灾害整治修复。重点防治区域内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对重要隐患点建立群专结合监测体系,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相结合,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

 

七、乡镇风貌设计

结合街道山水林田湖草整体形态格局,确定为“背靠两山观一水,半成山色半成湖”的城乡风貌特色,城镇集中建设区建筑风格、建筑朝向、高度、体量、色彩及其景观环境意向等风貌管控要符合《益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和《益阳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的要求,农村建设区建筑风格、建筑朝向、高度、体量、色彩及其景观环境意向等风貌管控要符合《益阳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和《益阳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的要求。

合理确定风貌分区。结合《益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确定的特色风貌分区,鱼形山街道属于鱼形湖现代服务风貌区。

建筑风貌管控要求。建筑风格应以现代风格为主,建筑朝向应为坐北朝南或沿山体等乡村肌理进行建设,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及体量,中心城区内居住建筑高度应控制在54米以内,最高不得超过80米,其余建筑应控制在27米以内,宽度不宜超过60米。村民建房应控制在3层以内。营造宜人街巷空间,高宽比宜为1:1至2:1,前后进退,高低错落,同时多规划贴近生活的街头绿地。建筑整体色彩应清新明快,体现时代特色,以中低明度淡彩色灰色系、中低明度土黄色系,如白色、冷灰色、土黄色为主,辅以适量红色、桔红暖色。


八、重点项目计划

落实省市各行业部门的“十四五”重点项目,衔接《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益阳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接市级相关专项规划,确定近期重大项目清单,涉及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环保、旅游、民生七大项目类型。

规划通过集资、贷款、联合开发、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以及上级拨款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障近期建设规划实施落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