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告

信息来源:区自然资源局 作者: 浏览量:613 字体:【字体: 【打印本页】
閸掑棔闊╅崚甯窗
索引号: 4309030009/2025-2037471 发布机构: 赫山区国土分局 发文日期: 2025-02-13 09:50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规划成果于2024年底获益阳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现根据有关法律要求,对规划成果进行批后公告。

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21-2035年,以2020年为基期年,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年为2025年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会龙山街道行政管辖区全域国土空间,包括7个社区、6个行政村和2个国营单位,总面积32.15平方公里。

规划层次。会龙山街道志溪河以东区域纳入益阳市中心城区,属会龙山街道的“镇区”,由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管控,传导至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志溪河以西区域属会龙山街道的“镇域”,为本规划编制重点区域对上落实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乡镇的指导约束,对下衔接村庄规划编制成果,反映街道发展意图,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等详细规划未覆盖区域的管控要求,本规划层次不含街道政府驻地层次

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发展定位。衔接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依托现状资源禀赋,明确会龙山街道作为“强中心城区”战略的重要支撑,以城郊服务型为特色引导,打造“资江河畔的璀璨明珠”。志溪河以东中心城区片区以工业文创、康养医疗、高端房地产、物流园、餐饮娱乐为主体功能,志溪河以西乡村发展片区以现代田园生态休闲、农业产业标杆、乡村民俗文化传承为主体功能。

发展目标。加强全域全要素用途管制与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科学配置国土空间资源,强化底线管控,优化空间格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态整治修复,提出新理念下的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目标指标。

三、国土空间格局

构建总体新格局。以会龙山街道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为基础,结合“双评价”成果,明晰开发保护区域及轴带,确定“一江一河携九山,两轴纵横带三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一江”为资江;“一河”为志溪河;“九山”为会龙山片区的九座一级保护山体;“两轴”为益阳大道发展轴及G234发展轴;“三区”包括城镇集中发展区、生态保育区及农业发展片区

落实三条控制线。规划至2035年,会龙山街道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619.85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7419.08亩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不低于39.16公顷,为饮用水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总面积646.8公顷

合理划定规划分区。会龙山街道全域国土空间规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矿产能源发展区6类规划一级基本分区,并进一步细化至二级规划分区深度。

四、国土空间保护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严格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将具有良好农田基础设施,具备调整补充为永久基本农田条件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科学确定恢复耕地范围,明确恢复耕地潜力和耕地恢复措施。

加强河湖水域空间保护。按照河道管理条例要求实施严格用途管制,禁止围湖造地,禁止围垦河道,城市建设不得擅自填堵原有河道沟汊、贮水湖塘洼淀和废除原有防洪围堤,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河道滩地。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应整体保护益阳市历史城区的城垣轮廓、空间布局、历史轴线、街巷肌理、重要空间节点、历史风貌、重要视线通廊等,延续地方传统风貌;重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历史地段,逐步进行街道风貌控制,严格保护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筑,积极改善传统风貌建筑,合理整治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其他建筑,新建建筑在高度、体量、色彩等方面应与传统风貌相协调。

 

国土空间开发

镇村体系。规划形成“中心城区—中心村—一般村”三级镇村等级体系。中心城区为志溪河以东会龙山片区,包括会龙山社区、志溪河社区、红星社区、龙山港社区、南站社区、新安社区全域及李家洲社区部分区域;中心村为仙蜂岭村,市级重点村;一般村为大河坪村、申家滩村、仑塘村、黄泥湖村永乐村。

建设用地布局。结合城镇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需求等因素,促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向城镇、集镇等建设集聚区,或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村庄布局。规划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并预留一定规模的留白指标与留白用地。

产业发展布局。按照发展定位以及自身资源优势,结合上位规划要求,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产业集聚、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增强产业竞争优势,打造“两轴三区、多点联动、全域振兴”的产业发展格局。

综合交通规划。落实上位规划的重要交通廊道与设施布局要求,结合内部交通连通需求,双管齐下,打造高效片区路网。

基础设施配套。提高街道自来水厂供水范围覆盖率,对未通自来水的区域规划构建供水工程,引水入户。对原有排水系统进行调整改造,逐步采用雨污分流制。疏通清淤既有排水沟渠,对排水不畅区域适当拓宽和加深沟渠,雨水就近排入附近水系。污水采用集中处理方式,污水经统一收集后由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落实规划5G站址,提升村庄综合通信能力,完善村内网络结构,积极与城镇网络并网,实现信息及时互通共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厕所粪污全面实现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利用。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幼儿园共3所、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满足基础教育需求。加强乡村地区办学条件,加大对原有学校的财政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力量,提高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提升教学条件。

医疗卫生设施。对现状村级卫生室进行提质改造,更新设施设备,加强医务人员综合能力培训,扩大建设规模

文化体育设施。结合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打造一室多用的文化活动室。按要求规划村民文化广场,同步置办体育器材、建设运动场地,满足逐渐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社会福利设施。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共7处,含养老院1处、养老服务站6处,养老服务站配备起居室、多功能活动室、棋牌室、健身室等活动场所,满足老年人群体多层次需求。

乡镇风貌指引

延续传统空间格局、保护当地传统特色风貌,扎实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地域特色,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提升农村景观风貌,打造集“四个景观片区、两条滨水风貌带、九个滨水休闲节点、七个美丽屋场节点”的乡村风貌整体格局

七、重点建设项目

落实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传导,衔接赫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乡村建设行动等内容,明确会龙山街道涉及交通、水利、能源、电力、通讯、环保、旅游、民生、产业、生态等重点建设项目及实施时序,落实重点建设项目45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