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赫山区谢林港镇国土空间规划 (2021—2035年)》的批后公告

信息来源:区自然资源局 作者: 浏览量:312 字体:【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索引号: 4309030009/2025-2037536 发布机构: 赫山区国土分局 发文日期: 2025-02-13 11:07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赫山区谢林港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经益阳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根据法律要求,予以公告,详细内容如下: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包括镇域和镇政府驻地两个空间层次。

镇域下辖清溪村、谢林港村(含福竹社区)、北峰垸村、天猫村、云寨村(含云雾山社区)、复兴村、玉皇庙村、鸦鹊塘村8个村,国土总面积为8444.68公顷。

镇政府驻地范围涉及谢林港村、玉皇庙村、北峰垸村3个行政村,面积为150.37公顷。

二、规划期限

本次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至2025年。

三、发展定位

谢林港镇作为益阳市重点镇,特色引导类型为城郊服务型城镇,定位为乡村文学振兴高地、人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

四、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2035年,全镇落实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3830.78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9201.57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33.56公顷,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214.27公顷以内。

五、构建总体新格局

结合谢林港镇发展定位,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保护要素和文化、产业、交通等发展类要素布局,构建谢林港镇“一心、一廊、两轴、四区、多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心。以镇政府驻地为核心,集行政办公、商业贸易、工业仓储等功能于一体,联动周边村庄,形成城镇服务与产业发展核心。

一廊。以志溪河流域形成的景观廊道。通过“水--底”系统构建生态环境,控制沿河两岸建设,科学合理设置亲水场所、游憩平台,整体打造具有文化、休闲、观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廊道。

两轴。沿东西桃益公路和云雾山路打造城镇发展主轴;沿G234国道形成南北方向的城镇发展次轴。

四区。城镇发展区:以天猫村、云寨村、清溪村为主的东部片区,承接中心城区以居住、产业、休闲旅游为核心外溢功能;现代农业发展区:以北峰垸村、复兴村为主的中部片区,重点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现代生态农业;生态保育区:以谢林港村、玉皇庙村、鸦鹊塘村为主的西部片区,重点考虑山林保育,保障生态空间;生态保护区:以北峰垸村东部、云寨村西部为核心的生态保护红线。

六、合理划定规划分区

在益阳市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谢林港镇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将谢林港镇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和矿产能源发展区六个一级分区,其中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细分至二级规划分区。

七、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形成“高铁-高速-国道-省道”四级路网,“两纵贯通,四横交织”的综合交通格局。

“高铁-高速-国道-省道”四级路网。高铁:常益长高铁、呼南高铁;高速:平洞高速(S20)、华常高速(S71);国道:G234G536G319;省道:S40

“两纵贯通,四横交织”的综合交通格局。两纵:指由G234国道、绕城高速两条公路共同构成的谢林港镇南北向交通走廊;四横:指由石长铁路与桃益公路、常益长高铁与凤栖路、益马高速、关山路构成的联系谢林港镇域东西向交通走廊。

八、镇政府驻地规划

镇政府驻地为镇域综合服务中心,以居住生活、食品加工、商贸服务为主。规划到2035年,镇政府驻地范围内城镇建设用地122.06公顷。综合考虑镇政府驻地建设现状、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禀赋、类型特征,建设功能完善的城镇空间,合理布局居住、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用地。

九、实施保障

规划分期实施:以存量定计划、以空间定计划、以占补定计划;深入推进年度计划“增存挂钩”机制,实现以“存量”撬动“增量”;发挥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管控引导作用。

规划数据库建设:形成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纳入上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并开展后续监督实施。

健全更新机制:建立健全“定期体检、五年一评估”实时监测、定期规划评估、动态维护的规划评估机制。

加强公众参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的全过程公众参与制度。规划全过程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方式。

健全用途管制: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建设,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建设,按照主导用途分区,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和“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的管制方式。

严格监督考核:加强规划实施的执法监督与绩效考核,建立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差异化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