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益阳市泉交河镇委员会益阳市泉交河镇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抓好2022年粮食生产工作的决定

信息来源:泉交河镇 作者:泉交河镇 浏览量: 字体:【字体: 【打印本页】
索引号: 4309030009/2022-1544979 发布机构: 泉交河镇 发文日期: 2022-03-23 14:28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各村(社区),镇属驻镇部门单位: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努力实现粮食生产“保面积、保产量”的目标,牢牢记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现结合我镇实际,特作出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历届全会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工作定位,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做到“保面积、保产量”。以“三区”创建为契机,加快推进水稻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绿色化、社会化、信息化、市场化发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目标任务

全镇实现双季稻全覆盖。实现水稻栽种面积64981亩,其中早稻61442亩(早稻集中育秧49000亩),晚稻64515亩。优质稻63150 亩,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130067亩,年产粮食5.65万吨,完成统防统治服务面积99400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60400亩,实现农药使用减量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3800亩,水稻化肥利用率提高1%,其中氮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持续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69%,推进土地数字化改革,耕地流转率达到86%。

三、工作重点

(一)抓实耕地保护,提高综合产能。一是守住耕地红线。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禁在耕地上挖塘、建房、种植苗木等,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遏制耕地抛荒。鼓励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耕地数量,并纳入增减挂钩项目。二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推进农田机耕道、小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在规模经营发展较快、双季稻率较高的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农田基础设施管护主体责任,对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区域,必须发展粮食生产;对已改变用途的高标准农田,镇村要制定恢复种粮计划,对5年内未恢复的,由村集体依法收回承包权。三是提升耕地地力水平。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推广“六改”等安全利用措施,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积极发展冬季油菜和绿肥,推广种养结合、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深翻耕等集成技术模式,全面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二)科学合理布局,优化种植结构。全面发展双季稻生产,着力实现双季稻全覆盖;在宜双则双、应种尽种的基础上,发展一季稻+(如油菜、绿肥),同时要充分利用旱土、高岸田、天水田、渗漏田、田埂发展旱杂粮、大豆等油料作物,严格管控区优先发展旱杂粮。

(三)狠抓集中育秧,落实面积任务。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村级服务组织,大力推广育秧新模式、新技术、新设施,建立稳定的先进育秧基地,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建设连栋塑料育秧大棚,开展社会化商品育秧。同时充分发挥村支两委组织和动员作用,引导发展村组联合育秧,力争全镇集中育秧可插大田面积达4.9万亩,落实早稻播种面积6.1万亩。

(四)落实关键技术,确保粮食产量。一是抓好高产创建。大力开展“早专晚优”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选择基础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区域建立高产创建示范片,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实现全镇整建制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二是坚决禁止直播。大力推广抛秧和机插机抛秧,严格杜绝直播,着力避免直播栽培带来的生产风险和过多使用除草剂对环境的危害。三是强化防灾减灾。加强气象预测预报,建立健全救灾补损机制,加强春季倒春寒、秋季寒露风等灾害性天气防范,抓好稻飞虱、稻种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和纹枯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确保将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五)开展品种示范,推动种业发展。一是水稻低吸镉品种试验示范。二是开展种子提纯复壮。引导种子企业在我镇建立常规稻种子提纯复壮繁育基地,推进种业发展,保障水稻生产用种安全。三是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建立晚稻新品种展示与示范基地,筛选适合我镇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

(六)创新管理服务,提高生产效率。一是积极探索推广土地数字化改革。在5个试点村的基础上,鼓励其他村积极探索推广土地数字化改革,规范土地流转,科学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粮食生产持续稳健发展。二是推进社会化服务。引导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主体发展“十代”全程式或菜单式社会化服务,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解决农村缺劳动力、缺机械和成本偏高的问题。三是全面推行机械化生产。大力推广机育、机抛、机防等先进技术和设施设备,加强农艺农机融合,鼓励农机加装北斗设备,发展智慧农机,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机械化水平。

(七)强化品种建设,推进产业发展。一是坚持绿色发展,提升稻米品质。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等绿色栽培技术;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肥料包装废弃物和废弃地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处置,着力净化农田环境;加强秸秆收储综合利用,加大秸秆焚烧查处力度,促推“蓝天保卫战”。二是打造高档优质稻基地,发展订单农业。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高档优质稻,引导规模粮食加工企业发展精细化加工,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高效产业化、订单化经营模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发展。三是强化质量监管。加强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监督检查,加大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查处力度,推进“两证一追溯”制度,严格落实稻谷“先检后收、分仓储存、分类处置”制度,加大稻谷重金属例行监测,加强稻谷溯源管理,确保大米质量安全。四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博览会,加强与市级以上媒体合作,加大舆论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知名度。

四、奖惩措施

(一)加大补贴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粮食生产中的引导作用,精准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落实高速插秧机、有序抛秧机省级累加补贴政策,推行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完善“惠农担—粮食贷”等金融扶持政策,整合涉农补贴资金,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重点加大双季稻种植、规模种粮大户、集中育秧、机具累加、社会化服务、稻油(稻肥)等补贴力度。其中:1.对种粮大户种植双季稻1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50元;2.对连片3亩以上抛秧秧田每亩补贴1000元、对连片1亩以上机插秧抛秧秧田每亩补贴2500元;3.对经认定的新建连栋塑料大棚补贴110元/平方(含农机设施补贴,不重复享受补贴);4.对成片开展双季稻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服务组织补贴100元/亩;5对过去存量种植果苗木、草皮、鱼塘等改变耕地用途的农田于2022年恢复种粮的补贴200元/亩;6.对机插机抛社会化服务作业进行适当补贴。

(二)强化督查问责。建立督查问责机制,对出现连片抛荒1亩以上的村取消涉农奖励;对出现连片抛荒2亩以上或损坏基本农田1亩的村取消年度绩效评先资格;对损坏基本农田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理;对抛荒的耕地依法取消相关惠农补贴,对连续两年抛荒的耕地,由村级集体依法收回耕地承包权;对累计抛荒1亩的新型经营主体取消推荐区级以上评先评优资格和各类涉农项目申报资金。对在国家、省、市、区督查检查粮食生产中,被发现问题并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况进行通报、约谈、问责、免职等处分。

(三)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粮食生产考核机制,将粮食生产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未完成早稻播种任务且半年度粮食生产考核排名末位的,由镇党委主要领导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未完成年度播种面积任务且粮食生产综合考核排名末位的,取消年度绩效评先;完成早稻播种面积任务的,按2元/亩进行奖励;未完成任务的,不予奖励。同时评选粮食生产标兵单位1个,先进单位1个,分别予以奖励。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率达到90%以上,且流转面积在4000亩以上的村一次性奖励5万元,3000-4000亩的村一次性奖励4万元,3000亩以下的村一次性奖励3万元(《益阳市赫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赫山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施方案>的通知》<益赫政办发〔2022〕3号>)。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三级初级抓粮食生产的责任制和抓粮食生产的双组长制,建立镇级领导联点示范的工作机制。各村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书记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依照镇级考核办法和奖励措施,制定对村相关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高位推进粮食生产工作。

(二)压实工作责任。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牵头做到粮食生产规划和区域布局,加强协调、检查调度和技术指导;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履职,密切配合,全力以赴推动粮食生产各项措施落地生效。落实“三级路网”制,建立镇级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党员干部包户的包干责任制和种粮实际台账,将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细化分解到村、到组、到户、到坵块,逐级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全面压紧压实区镇村三级和部门单位责任,合力抓好工作落实。

(三)加强技术服务。结合“三区”创建,组建技术指导小组,制定技术指导方案,加强技术指导服务,举办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进行在线指导服务,确保技术落实到田到户。突出大户联点服务,对100亩以上种粮大户进行“一对一”指导服务,切实帮助种粮大户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

(四)强化农资保供。建立健全农资应急调度保供机制,开展淡季化肥储备补贴,积极引导农户提前将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准备到位,特别鼓励种粮农户互换稻种,确保早稻生产种子用量。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扎实开展“湘剑”护农行动,坚决打击制售伪劣种子、化肥等农资行为,保障农民利益。

(五)突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各类自媒体、流动宣传车、干部进村入户、广告标语等方式,线上、线下大力宣传粮食生产形势、惠农政策和粮食安全教育,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抓好粮食生产典型推荐和宣传,将粮食生产好经验、好典型、好事迹,及时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全面营造粮食生产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