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网融合”惠万民——看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如何用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信息来源:会龙山街道 作者:会龙山街道 浏览量: 字体:【字体: 【打印本页】
索引号: 4309030009/2022-1590875 发布机构: 会龙山街道 发文日期: 2022-05-30 14:59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四网融合”惠万民——看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如何用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分布改制企业上百家,下岗职工多,弃管小区多,历史遗留问题多,老龄化问题突出,加上地处城乡接合部,社情民意复杂。为适应城乡社会结构及群众诉求需求之变,近年来,会龙山街道扎实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促推扁平化服务,强化一网“连心、通办、统管、兴业”,不断夯实党建之基、提升服务之效、创新社会之治、引领发展之路,让基层党建与服务群众、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互融互促,群众畅享惠民生活。
  深化一网连心 夯实党建之基
   推进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让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过程,变“最后一米”为“最畅一米”。
   会龙山街道打破以往网格划分标准不一、管理杂乱无章、治理效果不佳的状况,在街道重设72个网格,通过在城市社区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在农村一线压实“街道党工委主体—党总支书记属地管理—网格长包片—网格员包组—党员包户”五级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工作。
   为将工作重心稳在网格,街道各部门及村(社区)“两委”、辖区职能部门单位干部定期深入网格开展“访民情、问民意、听民需、解民忧”活动,组织上门办理指纹录入、医保筹资、社保卡激活、违规资金清查等事项3058件,提供政策咨询561起,收集并协调解决群众诉求200余件,让“小事不出网格”。
   为将资源力量聚在网格,会龙山街道以市区联点结对帮扶单位、街道机关志愿者、各支部党员为先锋,引领河(湖)长、林长、田长、山长、楼栋长、文体卫生员、治安巡逻员等积极加入,集中治理志溪河工具厂三角坪“脏乱差”、网格内交通“顽瘴痼疾”等问题,完成了红星路拓宽提质、橡胶机棚改、氮肥厂等12个老旧小区改造,除险加固防洪大堤18.7公里,指导推进美丽屋场建设,辖区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大为改观,群众幸福指数、安全指数大幅提升。
  深化一网通办 提升服务之效
   强化智慧赋能,重新整合资源,再造办事流程,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升级、服务效能提档。会龙山街道将67项服务事项纳入村(社区)平台、119项纳入街道平台,完善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和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窗口功能,实行弹性“排班”与错时“值班”,方便群众错峰办理业务。紧扣政务服务权限清单,结合党务、群团工作,制发《村(居)民办事指南》《村(居)民办事流程图》,让每个网格、每个群众对办事所需资料、对应部门、工作程序一目了然,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2021年,街道“一门式”政务服务平台共办件6366件,其中居民低保、残疾人证办理更新、村民建房等实现100%上门服务。
   街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红网格议事厅和村民聚集地,完善三级服务平台、六大功能模块,为居民办领生育证、营业执照、低保、

—特困供养、劳动就业、矛盾纠纷调解等提供“一站式服务”。红星社区利用“党建+社会救助”平台,分析研判辖区老弱病残群体现状,变“群众申请助”为“社区主动助”,为残疾、孤寡、特困群众解决问题35个,消除了救助盲区。街道还依托网格微信群、政务服务监督微信群及“网小格”微信小程序,联系服务群众12400余户,完善“受理问题—分流交办—联动处置—反馈评价”全链条办事流程,仅常态化处理网格事务的队伍就达500余人。
   在平台受理群众诉求基础上,督导社区(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进村入户,下发网格长、网格员、维修队“便民服务卡”,形成闭环处置空巢老人、带娃妇女、外出务工者等群众诉求的机制。南站社区利用网格“人头熟”优势,将1820户4696人、117栋房屋信息汇总成《网格居民信息台账》,有效解决了外来人口多、流动人口多、信息不对等而导致管理难的问题。
   深化一网统管 创新社会之治
   会龙山街道以基层治理创新为契机,强力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坚持以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为单位,组织网格内党员实地开展红色教育,树立旗帜标杆效应,极大增进了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热情。
   南站社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段意花、“湖南好人”熊建国等金牌宣讲员以网格为阵地,融入自己的所行所悟所感,让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有了更直观的体会。大河坪村第二网格村民学先进、争先进,踊跃捐款6万余元建设美丽屋场。红星社区第四网格通过网格员入户调查、组织网格召开民主评议会等形式,帮助社区追回被无偿占用长达11年的集体房屋6套,直接挽损50万元。
   街道还十分注重示范带动,力促“红旗帜”飘起来、“红哨子”吹起来、“红袖章”戴起来、“红马甲”穿起来,确保事事有方向、人人齐参与、处处见榜样,带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网格社会事务和公益服务,圆满调解广场舞扰民、管道漏水、占用公共场所、电动车停放等问题上百个,营造互帮互助、互敬互爱、互抓互促的温馨家园。龙山港社区“110”治安巡逻队,风雨无阻坚持7年夜间喊话;街道文艺宣传队的热心大姐结合学习贯彻《益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村规民约、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在自编自导自演中,将精神文明建设内容送入千家万户。
   街道坚持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使网格群众从“看客”变身“当家人”,网格内发生了什么事,工作怎么开展、网格如何发展、谁来做事、做得好不好,都由群众说了算。通过“意见收集栏”“板凳会”“地坪会”等形式,鼓励群众大胆“说事”;涉及网格内的大事小情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时摊开说透,方便群众公平“议事”;针对网格内即将开展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通过邀请居民代表召开商讨会、恳谈会,支持群众参与“理事”;采取“村社牵头、网格自治、部门协助”机制,带领群众齐心“办事”;及时开展述职评议,检验工作实效,邀请群众严格“评事”。
   深化一网兴业 引领发展之路
   会龙山街道结合工业改制企业多和城乡接合部的实际,强力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铁腕关停污染企业,加快转产转业,推动发展转型,逐步打造“一网格一产业”。
   南站社区第七网格桥南商圈团结凝聚商户1000余户,通过共同维护诚信、安全、和谐的营商环境,推动零售商贸回暖;仙蜂岭村第二网格自主招商300余万元,加快本地花木交易市场建设,将外流花木商户“各自为营”转为“集中共建”;龙山港红色教育游、红星—志溪河老工业厂区怀旧游、大河坪新台渠生态游、仑塘—永乐美丽乡村游等火热兴起,厚植发展动力。
   街道还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利益“同盟”,完善“农户+合作社+企业”的生产、包装、销售链,以先富带后富、大户带小户、小户带村民的模式,逐步实现“一产业一带动”,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河坪村以村集体形式成立村经济合作社,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引入企业生产、聘请村民劳作等方式,不仅让村民拿上“双薪”,也促成村集体增收8万元。水竹凉席传统手工艺匠人谭冬明通过向附近农户传授技艺,带领上百人共同致富,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仙蜂岭村依托传统花木种植技术,激活“仙蜂岭杨梅”“花乡农家乐”品牌,走出“树树生金、业业兴旺”的绿色发展新路。
   会龙山街道还十分注重依托益农服务平台,通过铺设物流快递农村点位和引导农村电商、网络直播发展,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双向渠道,使黄泥胡萝卜、大河坪稻米、仙蜂岭花木等“一村一品”市场更广,激活了消费,拉动了内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