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区妇幼保健院2022年度免费艾梅乙绩效自评报告及评分表

信息来源:赫山区卫生健康局 作者: 浏览量:1572 字体:【字体: 【打印本页】
鍒嗕韩鍒帮細
索引号: 4309030009/2023-1769502 发布机构: 赫山区卫生局 发文日期: 2023-05-24 16:07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为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理念,强化部门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财政部关于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2010号)和《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910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我院精心组织,安排相关科室,抽调专门力量,对全区免费艾梅乙项目管理情况认真进行了一次绩效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预算支出基本情况

(一)预算支出概况

根据《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关于下达2022年重大传染病防控经费预算的通知》(财社〔2021166号)和(湘财社指〔202198号)要求,按照赫山辖区2021年度助产机构活产数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治疗与随访情况,2022年度湖南省下拨第一批中央补助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经费61.41万元至区财政局,为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资金全部拨付到区妇幼保健院。

(二)预算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1.项目资金收支情况。2022年省财政拨付到位资金61.41万元,全部拨付下拨至赫山区妇幼保健院。项目使用资金61.41万元,分别拨付至项目主管单位赫山区妇幼保健院和辖区采血检测的医疗保健机构。

2.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1)需方经费补助安排

包括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孕产期保健及住院分娩补助、艾滋病感染孕产妇人工终止妊娠补助、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配方奶粉补助、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规范治疗及所生儿童先天梅毒防治补助等经费。

2)供方经费补助安排

包括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免费咨询检测补助;HIV感染孕产妇及婴儿采血、血样储存及运送补助;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随访管理补助、梅毒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随访管理补助、乙肝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随访管理补助及其他相关工作经费等。

3)能力建设经费补助

     ①设备系统维护补助:数据信息系统设备及维护费,用于购置网络直报的电脑、打印机、杀毒软件等设备并进行日常维护及表、卡、册的制作费,以保证数据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资料的规范完整。隔离防护设备及用品费:临床、检验防护设备及用品。

②培训经费:区级培训经费用于区、乡两级相关医护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含培训食宿费、教材、讲课费、场地租赁费、资料费等,培训人数为区卫健局和各医疗保健机构中承担预防艾滋病、乙肝和梅毒母婴传播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乡镇每年开展1-2次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培训,要求有培训课件、签到等资料。

3.项目组织实施情况。项目由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进行指导,区妇幼保健院为项目实施的具体单位。

(三)预算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

1.项目绩效总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的免费艾梅乙阻断传播制度,提高孕产妇孕期检测率,降低艾梅乙母婴传播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年度目标。2022,全区要求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95%以上,孕期检测率达90% 以上,孕早期检测率达80%以上;艾滋病和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治疗率达95%以上;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95%以上,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时注射率达95%以上;艾滋病和梅毒感染孕妇用药率达95%以上;梅毒感染孕产妇用药规范率达85%以上,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3‰以下,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至50/10万活产以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12月龄内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阳性率下降至1%以下。

3.产出和效益情况。为增强我区广大群众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提高知晓率,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知晓率。孕期接受咨询率为100%,孕期检测率达99.9%,早孕检测率95%;所有接受检测的孕产妇中发现艾滋病阳性孕妇6例、产妇3例,用药率100%;梅毒阳性孕妇31例、产妇27例(其中户籍外地,常驻外地的4人),用药率96%(77%),乙肝阳性产妇269例,其中大三阳或病毒载量5.00E05,66例,用药率95%;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12小时内乙肝疫苗100%,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99.6%;完成了上级规定的各项工作指标任务。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建全机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赫山区免费艾梅乙阻断母婴传播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卫生健康局、财政局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技术小组。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和任务,确保了免费免费艾梅乙阻断母婴传播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明确条件,规范服务流程。一是根据省市文件要求,严格把控检查的时间节点(孕早期)。二是规范服务流程。为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制定了相关的采血、检测流程表。对每一个送检对象建立专项档案,对于阳性人群进行跟踪随访。

(三)明确职责,加强督查。一是强化工作职责。为切实做好免费艾梅乙管理工作,区乡两级政府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对符合检查的对象进行了全面摸底,已确保每个孕产妇都能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二是严格监督管理。为孕产妇免费艾梅乙检测这一民生实事工作做好、办实,我区严格管理机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在宣传培训、信息管理、年审公示等每个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办法,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确保民生实事工作的完成。

三、预算支出主要绩效及评价结论

根据上级通知要求,对我区实施孕产妇免费艾梅乙阻断母婴传播的情况进行了一次绩效评估。从群众的反映表明,实施孕产妇免费艾梅乙这一民生实事工程,提高了老百姓对预防艾梅乙传播知识的了解,是深得民心的好政策,是政府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办实事、减负担。绩效评价等级:98分,为优。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预算支出决策情况

立项依据充分、立项程序规范、绩效目标合理、绩效指标明确、预算编制科学、资金分配合理。

(二)预算执行过程情况

资金到位率100%,预算执行率100%。资金使用合规、管理制度健全及执行有效。

(三)预算支出产出情况

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与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相结合,确保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能及时享受免费服务。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扎实推进孕期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免费检测服务,切实提高孕早期检测率。加强乙肝感染孕产妇的信息管理工作,梳理用药干预流程,尤其是乙肝高病毒载量阳性孕产妇用药干预流程,实现妇幼保健机构和乙肝专病治疗部门的绿色转介通道,提高乙肝感染孕产妇的用药率。

(四)预算支出效益情况

增强我区广大群众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有效提高青少年、育龄妇女特别是孕产妇及其家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知晓率,增强其"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促进健康行为。降低了全区母婴传播的发生,群众较满意。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主要经验及做法

1.规范项目运行。严格执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2020年版),科学规范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检测、治疗、随访和管理;落实艾滋病暴露儿童早期诊断及抗体检测,提高梅毒暴露儿童的随访和检测依从性;督促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加强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落实12月龄内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并按要求定期报送相关服务信息数据。严格项目经费管理,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建立项目专账,认真做好辖区助产机构项目检测经费和阳性对象治疗与随访经费的分配、使用、监管等工作,确保专款专用。

2.优化服务模式。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与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相结合,确保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能及时享受免费服务。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扎实推进孕期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免费检测服务,切实提高孕早期检测率。加强乙肝感染孕产妇的信息管理工作,梳理用药干预流程,尤其是乙肝高病毒载量阳性孕产妇用药干预流程,实现妇幼保健机构和乙肝专病治疗部门的绿色转介通道,提高乙肝感染孕产妇的用药率。

3.开展专项培训。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专项培训,项目相关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孕产期保健服务机构人员的90%以上。

4.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强化实验室质控。开展阳性个案评审,持续改进管理质量。按照《湖南省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重点案例评审方案》要求,及时完成评审并加强评审结果的运用。

5.注重健康教育。结合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青春期保健、儿童保健、性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有效提高青少年、育龄妇女特别是孕产妇及其家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知晓率,增强其"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促进健康行为。

6.启动消除工作。按照国家和省级统一部署,启动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户籍外地、常驻外地、仅仅在产时来赫山区医疗机构分娩,所以导致孕产妇管理无法到位。

患者配合承担不高,跟踪随访管理难度比较大; 孕情摸底不彻底,宣传仍未全覆盖。

七、建议

(一)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与覆盖面。让全社会关注该部分特殊群体,让患者能够主动配合诊疗。

(二)加强项目管理力度。将工作做到实处。项目工作量、标准高、要求严,项目要求不断更新,基层妇幼技术人员不足或人员不断更换,基层医疗机构压力大。需要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管理力度,将工作做到实处。

(三)进一步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稳定队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高服务能力。 

(四)加强流动孕产妇管理。解决户籍在外地、常驻外地的孕产妇管理的困难,加强对流动孕产妇的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