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广厦千万间 住有所居梦想圆——赫山区农村危房改造纪实
详细信息
公开具体内容 |
建成广厦千万间 住有所居梦想圆 ——赫山区农村危房改造纪实
在决胜小康实施精准扶贫的进程中,中共赫山区委和区人民政府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在农村危房改造方面,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五保户、贫困残疾人、低保对象四类特困家庭为重点帮扶对象,优先实施危房改造,提前一年实现了农村危房动态清零的目标。 重点帮扶农村特困对象 2020年5月的一天,家住赫山区八字哨镇金家堤村的农民黄学文,提着一只自家喂养的土鸡和100个鸡蛋,几经问路,辗转来到赫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三楼的局长办公室,硬要把鸡和蛋送给姚四清局长,说要感谢政府、感谢局长让他终于住上了梦寐以求的新房子。姚局长谢绝了他的好意,好说歹说,总算让他把鸡和蛋拿回去了。 事情是这样的:从2013年起,赫山区委区人民政府把农村危房改造当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后,更是把对全区农村中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建挡立卡贫困户四类重点对象的危房改造工程推上了快车道。区委区政府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高度重视,投入的资金规模一年比一年增加,扶贫改造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大,采取的措施也一年比一年过硬。今年65岁黄学文就是四类重点扶持对象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自己和妻子都患有慢性疾病,无劳动能力,女儿在外务工仅能养活自己。全家生活困难,住的房子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四壁透风,屋顶漏雨,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经鉴定属于D级危房,住在里面每天都提心吊胆。他何尝不想把旧房子拆除了重建啊。但每年连基本生活都还要靠政府兜底,更无法自筹到足够的资金,改造房屋就成了他多年的一块心病。区住建局了解情况后,派帮扶责任人和危改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实地检测,确定他为2019年的重点帮扶户,先由镇安排4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并从该村选一名建筑工匠承包,帮助黄学文夫妇拆除旧房,规划和实施重建。区住建局局长姚四清先后四次亲自上门,帮助他选址和规划设计,联系安排拆除旧房子后的临时住所,不足资金由区住建局兜底,建起了一栋三大开间共七小间、厨房厕所配套、总面积100个平方的小平房,还对住房周围进行了整理和硬化,终于圆了他们的新房梦。黄学文对住建局的扶持帮助,一直心存感激,常思回报,于是就以这种朴实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感恩之心。 重建水毁倒损的房屋 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是赫山区委区政府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一个重要目标,从2016年起加快了动态清零的步伐。这一年的6月,赫山区遭遇了特大暴雨和洪水,部分农民房屋因洪水影响导致倒塌和受损。为确保全区因灾倒损房屋在年底能实现安居目标,区人民政府制定并下发了《赫山区修复洪涝灾害倒损房屋实施方案》,整合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民政救助资金、扶贫资金等,多项资金捆绑使用,由区住建局牵头实施。这一年共筹措到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060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600户,受益群众8234人。这是七年里用于农村危房改造投入资金最多、改造修缮面最广的一年。在实施过程中,面对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区住建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回避、不推诿、不畏缩,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精准摸排,逐一确定因灾倒损房屋对象户,积极协调各区域内有资质的企业、建筑工匠、区直兄弟单位、镇村职能部门等参与重建或修复,做到房屋选址、建筑风格、建筑质量、安全管控四到位,确保灾损户在当年年底住上安全住房。在资金帮扶上重点向残疾人户、低保户和特困户倾斜。笔架山乡笔架山村肢体残疾人汤德胜,三年前在外地打工时因一次意外事故失去了左手,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成为了低保户。他一家4口,居住的房屋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简易土砖房。身残以后,彻底破灭了他靠打工赚钱积累资金建新房的梦想。偏偏6月的一场暴风雨把他赖以栖身的土房吹倒,一家无处安身,只得在岳父家暂住度日。区住建局工作人员实地调查踏勘后,把他一家的住房重建列为优先重点扶助对象,在一次性支持5万元的基础上,又安排低保贫困户扶助资金1万元,短时间内帮他建起了三间新住房。此后区残联又扶持他自强自立,在残疾人创业基金中给予资金扶助,指导他办起了小型养鸡场,年饲养蛋鸡三千只,年纯收入上十万元,成为了全村自强自立、脱贫致富的典型。 把最后的堡垒攻下来 在农村危房改造动态清零的过程中,赫山区住建局突破常规思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上门服务,确保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政策落到实处。五保户的住房改造是农村危改的最后一道保障措施,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按照危改政策,农村危房改造需事前征得农户同意,自愿申请,针对赫山区存在的分散供养五保户因年事已高,自身劳动能力不足,虽然住房破旧成为了危房,但对新建房屋热情不高,得过且过这类问题。这是农村危房改造实现动态清零的最后堡垒,最难啃动的骨头。为让全区所的特困户都能住上放心房,区危改工作人员全面排查,逐鹿主动上门摸底,精准确定危改对象户,并提供全方位服务。拿方案、选户型,采取代资代建的办法,一对一帮他们实现了拆旧建新,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子。龙光桥街道道子坪村65岁的五保户贾稳固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的住房被列为D级危房,必须拆除重建,从2016年开始,镇、村就多次做工作,把其纳入危房改造范围。由于他孤身一人,又无后代,自己已无劳动能力,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不愿意搬离现有住房。2018年,区住建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上门做工作,并承诺不要他出一分钱,也不用他出力,全由镇、村代建。到年底贾稳固搬进了新建的房屋,十分高兴,不停的感谢党和政府。到2019年底,全区共出资代建4类重点对象最后一批危房改造202户,几乎全部为五保户。至此,全区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全面实现了动态清零,全区农村不再有一户危房户,提前一年实现了住房帮困精准扶贫的目标。 动力来自服务人民的初心 实现这一目标谈何容易。赫山区委区人民政府以及区住建部门不忘服务人民的初心,牢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使命,近五年来以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为目标,为实现农村农民真正住有所居,住得放心,在农村危房改造的过程中,强化了“三个保障”:一是强化资金保障,主动作为,积极联系省市主管部门。二是强化人员保障,对于危房改造这项工作,全区一盘棋,要求部门间互相配合,不推诿,不扯皮。三是强化技术保障,由区质监站、房地产管理等部门组织技术力量加强对乡镇房屋安全性进行鉴定和安全管理。落实了“四项措施”:一是建立到户台账,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未实施过农村危房改造的4类重点对象,逐一组织开展房屋安全性鉴定,鉴定为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全部纳入改造范围。二是在以往质量安全大排查大整改的基础上,对改建的房屋质量安全开展“全覆盖鉴定”,逐一入户进行房屋安全性评估。三是对已实施过农村危房改造的档案和信息录入情况,全面 “回头看”,确保档案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户户可查。四是对全区一万多户已改危户建档立卡,村、镇、区三级均建立住房安全保障情况台账,随时可以检测。 在2013年至2019年的七年时间里,赫山区共投入补助资金1.2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253户,至2019年底全区农村危房彻底清零。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慨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开颜”,那是一个何等大胆而遥远的梦想。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精神指引下,这一梦想成为了真正的现实。 |
基本信息
所属领域 | 农村危房改造 | ||
一级事项 | 年度任务实施 | 二级事项 | 年度任务执行情况 |
公开时限 | 信息形成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 | 公开方式 | 主动 |
公开依据 | 《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及其实施细则 | ||
公开主体 | 赫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公开层级1 | 县级 | 公开渠道和载体 | 公示栏等平台和办事大厅 |
公开层级2 | 乡、村级 | 公开渠道和载体 | 便民服务窗口等场所 |
- 详细信息
- 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