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基层政务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领域 > 社会救助

益阳市赫山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算评估细则

详细信息

公开具体内容

                 益赫民发〔202284

 

关于印发《益阳市赫山区社会救助家庭

经济状况核算评估细则》的通知

 

乡镇(街道、开发区)社会事务办(综合服务中心)、财政所(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现将益阳市赫山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算评估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益阳市赫山区民政局       益阳市赫山区财政局

 

 

   益阳市赫山区人力资源     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农村局

    和社会保障局

 

 

   益阳市赫山区统计局

                2022年8月30日


益阳市赫山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算

评估细则

 

第一条  为规范、准确核算评估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推进救助对象精准认定、救助资金精准发放,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湖南省民政厅 湖南省财政厅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湖南省统计局关于印发〈湖南省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算评估办法〉的通知》(湘民发〔201931号)、《中共益阳市委办公室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益办发〔202113号)等文件精神和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算评估的范围包括申请人及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核算时应充分考虑家庭成员因患重病、就学、就业成本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因素。

  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关系并长期共同居住的人员。根据使用共同居所、家庭共同财产、共同享受家庭权利、共同承担家庭义务、相互扶助关爱、共同居住时间等因素综合认定。

下列人员不计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一)连续三年及以上脱离家庭独立生活的宗教人士;

(二)在监狱等服刑场所内服刑的人员;

(三)现役军人中的义务兵;

(四)人民法院宣告失踪人员;

(五)区民政部门依据相关办法和程序认定的其他人员。

   家庭收入指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在规定期限内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即扣除家庭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按规定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和基本社会保障性支出后,家庭现金收入和实物收入之和。主要包括:

(一)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并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及个人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后的净收入。包括工资、薪金、奖金、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等。

(二)经营净收入: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的全部经营收入并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包括从事种植、养殖、采集及加工等农林牧渔业的生产收入,从事工业、建筑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文教卫生业和社会服务业等经营收入。

(三)财产净收入:指家庭成员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或个人使用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包括土地和房屋出租收入、储蓄存款利息、有价证券红利、投资股息红利、集体财产收入分红、其他投资收入、知识产权收入、财产变卖收入、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所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所得、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所得以及经区级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财产性收入。

(四)转移净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居民之间的经常性转移净收入。包括离退休金、基本养老金、统筹外养老待遇、遗属补助、失业保险金、保险索赔、捐赠收入、遗产收入、赡(抚、扶)养收入、一次性安置费和经济补偿金、粮食直补和各种政府补贴、彩票收益等。

(五)区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应当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

  家庭财产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货币财产和实物财产。货币财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理财产品、债权、商业保险、期货、住房公积金、个人名下注册资金等实际可支配的资金及家庭其他可以支配的资金实物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房产、土地等)、车辆、船舶、机械(工程机械、车床)和大中型农机具等其他有较大价值的财产。

  下列项目不计入家庭收入

  (一)政府对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特殊贡献的个人给予的奖励金和特殊津贴,建国前入党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老党员生活补贴,见义勇为奖励金。

(二)现役军人家庭优待金、优抚对象所享受的优抚待遇、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地方一次性经济补助、退役士兵一次性自谋职业补助金。

(三)政府、社会和学校给予在校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生活补助、伙食补助等。

(四)政府给予的灾害生活救助、医疗救助、住房修复或重建的临时性救助金。

(五)社会组织和个人给予的医疗、住房修复或重建等社会捐赠款(捐赠款用于全部医疗、住房修复开支后,所剩余的捐赠款除外)。

(六)因工(公)负伤人员的工伤医疗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残疾人辅助器具费,因工(公)死亡人员的丧葬补助费、一次性抚恤费、人身伤害赔偿金中除生活补助费以外的部分。

    (七)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所得中按照规定用于购买或重建自住房屋(含必要的搬迁、装修、购置普通家具家电)等实际支出的部分。

    (八)政府发放的高龄老人津贴、价格临时补贴、节日补助、一次性生活补助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救助金、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困难残疾人的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的护理补贴等。

    (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十)企业职工因企业改制所获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

(十)经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并报省级民政部门备案的其他不应当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

  家庭收入核算评估方法

(一)工资性收入。有固定劳动关系单位的务工人员,由单位出具证明或工资发放单据,据实算。无固定劳动单位的务工人员,依诚信申报原则如实申报,申报收入高于等于务工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以申报收入为准,收入低于务工地最低工资标准、难以统计确定的,按照务工地最低工资标准×个人劳动力系数进行计算。

(二)经营净收入。1)种植业收入以本地区同等作物的市场价格与实际产量核算;不能确定实际产量的,以当地上年同等作物平均产量核算。(2)养殖业等收入以本地区同等养殖品种市场价格与实际出栏数核算;不能确定实际出栏数的,以当地同行业上年平均数量核算。(3)其他家庭经营净收入,能够出示有效收入凭证的,按凭证收入核算;无收入凭证,但有合同规定或固定价格的,按合同规定或固定价格核算;其他情形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当地劳动力人均收入核算。城乡低保标准不一致时,用于家庭自用消费的,可不计收入。

(三)财产净收入。1)财产租赁、转让等收入,参照双方签订的相关合法有效合同、协议认定;个人不能提供相关合同、协议或合同、协议价格明显偏低的,参照当地同类资产的实际价格核算。(2)储蓄存款利息、资产管理产品收益、投资股息红利、有价证券红利、商业保险收益等按照金融机构出具的凭证核算,集体财产收入分红按集体出具的分配记录核算。

(四)转移净收入。1)离退休金、基本养老金、统筹外养老待遇等固定打卡发放的,按退休金或养老待遇等领取存折(卡)计算。(2)赠与收入、继承收入,由家庭成员诚信申报,根据赠与、继承的文件核算。(3)商业保险理赔金按其所投保公司实际理赔凭证核算。(4)赔偿收入、捐赠收入、遗产收入,凭人民法院调解书、判决书、协议、公证书等证明文件予以认定。(5)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和安置费,凭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文件以及领取证明资料予以认定。(6)提取住房公积金,凭公积金支取凭证予以认定。(7)赡(抚、扶)养费按调解书、判决书或协议书确定的金额认定。无上述文书或协议金额明显偏低的,按赡(抚、扶)养义务人收入扣除户籍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后的一定比例推算。

养费计算方法:以子女家庭的月人均收入为基准,月人均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的,二个子女以内的按超出部分人均收入的50%计算赡养费;三个子女以上的按超出部分人均收入的30%计算赡养费。应付的赡养费除以被赡养人数得出付给每个被赡养人的赡养费。子女家庭难以核定收入,本着诚信申报原则,按实际申报金额计算赡养费。

抚养费计算方法:经过法院判决离婚或者协议离婚,有子女抚养费规定的,按照规定计算。无子女抚养费规定的,抚养义务人有固定收入,抚养费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抚养义务人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可依据当年最低工资标准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赡(抚、扶)养义务人符合下列情况的,且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的人员,可视为无赡(抚、扶)养能力,不核算赡(抚、扶)养费。

1)特困人员、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

2)重度残疾人和患重特大疾病人员。

3)无民事行为能力、被宣告失踪或者在监狱等服刑场所内的服刑人员。

4)现役军人中的义务兵。

5)连续三年及以上脱离家庭独立生活的宗教人士。

6)赡(抚、扶)养义务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低保标准1.5倍以下的。

  特殊家庭收入算评估方法

指在计算评估社会救助申请家庭收入时,要体现人本关怀,考虑家庭成员中有患重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乳腺癌、宫颈癌、肝移植、肾移植、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终末期肾病等10种疾病、重残(残疾等级为一、二级残疾、一至三级精神、智力残疾、单亲家庭成员需要陪护照顾,在其收入难以达到正常水平的情况下,收入难以确定的,可根据实际在评估标准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适当下调

(一)重病、陪护(含重残陪护)人员收入计算。社会救助申请家庭成员中有患重病或重残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陪护的,其中一名陪护人员按不高于其工资性收入的30%计算。

)单亲家庭务工人员收入计算。单亲家庭中,子女在托、在学的(义务教育),共同生活成员中一名务工人员的收入,按照不高于其工资性收入的50%计算。

(三)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的妇女,因怀孕、哺乳或者照顾3周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劳动或者就业,经所在社区(村)出具证明且经街道(乡镇)核实的,按照其实际情况计算家庭收入。

计算评估社会救助申请家庭收入时,具有上述两种以上身份或情形的,其收入按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不重复计算

  社会救助家庭因就医、就学、就业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在核算家庭经济状况时可适当扣减家庭收入。

(一)就医支出:在本年度内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累计超过上年度家庭年收入2倍以上的超过费用据实扣减。个人负担医疗费用根据所提供的诊断证明和申请救助前12个月内个人自付、自费的合规医疗费用票据据实计算。

(二)就学支出:家庭成员因上幼儿园、接受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全日制学历教育增加的刚性支出在本年度内累计超过上年度家庭年收入2倍以上的超出费用据实扣减家庭成员在幼儿园、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全日制学历教育就读期间所必须的基本教育费用,根据所提供的年度内实际负担的学费学校每年收取的学费扣减各项教育资助、补助后的部分据实计算。

(三)必要就业支出:家庭成员因提高就业技能,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学习支付的培训费以及到外地打工额外支出的基本生活成本务工期间必要的交通费、通讯费、食宿费等必要的就业成本,根据所提供的相应凭证及推算金额进行扣减。

以上扣减情形,实际扣减金额之和不能高于评估核算期限内家庭收入。

  家庭财产核算评估方法

现金、银行存款按照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账户金额认定;股票类金融资产按照股票市值和资金账户余额或净值认定。住房按照产权证、使用证等登记人认定;机动车辆、船舶和大型农机具收割机、拖拉机、机动脱粒机等)等按照登记人认定;其他非生活必需的高值物品等财产,按现值认定。

  对新申请社会救助家庭,以受理申请当月之前连续12 个月为时间范围;对已享受社会救助家庭,以社会救助机构确定复核当月之前连续12个月为时间范围,对全部家庭收入进行核算评估。核算评估公式为:家庭月人均收入=(家庭共同生活成员12个月内的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区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收入)÷共同生活家庭人口数÷12个月-扣减的月收入。

第十  对新申请社会救助的家庭,自申请之日起,在社会救助审批过程中任一时点核对出的家庭成员名下的现金、存款以及有价证券等,均认定为其家庭财产。对已享受社会救助的家庭,在任一时点核对出的家庭成员名下的现金、存款及有价证券等,均认定为其家庭财产。

第十  具有以下情形,原则上视为家庭日常生活水平超过当地社会救助标准,具体以实地核查、信息比对结果为准。

(一)家庭金融资产人均金额(市值),2人及2人以下户家庭,人均超过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1.2倍;3人及3人以上户家庭,人均超过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二)家庭拥有两套以上房产的(含两套,危房、刚需自用房和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度市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除外)。

(三)家庭在申请社会救助前12个月内或享受社会救助期间非征地拆迁等原因购置房产或宅基地、豪华装修住房的。

(四)家庭拥有非住宅类房屋,且非兼做家庭唯一居住场所的。

(五)家庭拥有非生活必需的机动车、船舶或大型农机具的(残疾人功能性补偿代步机动车辆、摩托车、三轮车除外),安排子女出国留学或在义务教育期间进入私立高收费学校就读,家庭成员自费出国旅游等,家庭日常生活消费支出明显高于低收入家庭标准的。

(六)失业家庭成员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而不进行失业登记,或经就业服务机构3次介绍就业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或就业后无正当理由放弃就业的。   

(七)抛荒责任田(土)的。

(八)赌博、吸毒行为且未改正的。

第十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采取实证调查、信息核对等方式开展核算评估。

(一)实证调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村(居)民委员会的协助下,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走访、信函索证、群众评议等方式,全面了解社会救助家庭收入、家庭财产、家庭支出和实际生活情况,作详细记录。

(二)信息核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社会救助家庭成员及义务人的授权,委托区民政部门提请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对低保家庭成员及义务人的户籍人口、房产、机动车、农机、个体工商登记以及存款、证券等信息进行核对,并获取核对报告。

第十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导社会救助家庭如实申报家庭经济状况,根据实证调查情况及信息核对结果,对照核算评估细则核算评估社会救助家庭的经济状况;民政部门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核算评估工作,全面审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调查材料和核算意见,并做出相关结论。财政部门指导监督核算评估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部门要参与核算评估工作。

第十  本办法适用于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以及低收入认定等相关社会救助工作,从印发日起执行。现行社会救助政策中有关家庭经济状况核算评估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基本信息

所属领域 社会救助
一级事项 综合业务 二级事项 政策法规文件
公开时限 制定或获取信息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公开方式 主动
公开依据 《信息公开条例》及相关规定
公开主体 益阳市八字哨镇人民政府
公开层级1 县级 公开渠道和载体 政府网站,公开查阅点,政务服务中心
公开层级2 乡、村级 公开渠道和载体 政府网站,公开查阅点,政务服务中心
  • 详细信息
  • 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