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事业 发展规划(2021—2025年)(精简版)

信息来源:应急局 作者: 浏览量: 字体:【字体: 【打印本页】
索引号: 4309030009/2022-1541137 发布机构: 赫山区应急管理局 发文日期: 2022-03-21 10:43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益阳市赫山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事业

发展规划(20212025年)

(精简版)

 

 

 

 

 

 

 

 

 

 

 

 

 

益阳市赫山区应急管理局

二〇二二年二月


“十四五”(20212025年)是我市坚持以“五先五市”为总抓手,突出实施大益阳城市圈和东接东融“两大战略”,也是赫山区打造应急管理事业、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的关键时期。因此编制和实施好赫山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规划,对于全面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处置能力,加快推进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与规划体系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基础

2019年赫山区应急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以来,着眼于各项应急工作,从体制机制、监管服务、宣传培训、资源整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积极谋划部署,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一)发展现状

应急体系建设方面,突出高效适用,抓好应急管理职能融合;加强部门联动,建构综合应急共享体系;定位敢打必胜,抓紧应急救援能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方面,有序高效应对灾害。2020年5月启动了全区紧急避难场所、临时安置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摸排工作。全力做好物资准备,建立物资统计台账,完善发放手续,确保物账相符。摸清应急物资家底,2020年初对全区各级现有应急救灾物资进行了清理统计,应报废的进行报废处理流程。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坚持预防为主,抓牢安全生产基本盘。主要做好了“抓责任落实”“抓机制完善”“抓预防整治”“抓执法打击”“抓要素保障”五个方面的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向好。创新方式方法,抓实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依托赫山信息网、赫山频道、红网赫山站等宣传平台,加大赫山应急管理典型宣传力度。

(二)存在问题

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从业人员素质、政府监管体制与机制、企业本质安全程度、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区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仍存在防灾减灾基础薄弱、应急救援能力不足、部分工作“零经验”、企业主体责任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够顺畅等问题。

二、发展环境

(一)迎来机遇

应急管理领域下一步将逐步构建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执法、保障等职能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大应急”管理格局,实现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局。

(二)面临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区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复杂,城乡建设、油气输送管道、危旧房屋、电梯设备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风险突出,城乡安全管理难度增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也日益增多甲醇汽油行业、涉氯涉氨企业、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等新的安全生产问题聚集,使得我区在“十四五”时期的应急管理面临愈加严峻的挑战。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为本、居安思危的理念,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为主线,以“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为目标,以狠抓“作风强安、科技强安、合力强安”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统筹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灾害事故,全面推进我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建成“五区一高地”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统筹与突出重点相协调

——坚持宏观战略与实际操作相统一

——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一致

——坚持源头治理与精准处置相并重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重要论述精神,以推进全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隐患治理、执法监察、预测预警、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基础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减少一般事故,有效控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

2.具体目标

安全生产方面:2025年,赫山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新安”效果明显,监管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市民安全素质显著提升,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全面下降;“十四五”期间亿元GDP死亡率下降35%(降幅为2025年末较2020年末下降的幅度)。

防灾减灾方面:2025年,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起步阶段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预警、救助体系。

应急救援方面:2025年,全面形成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信息化发展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打造与建成“五区一高地”相匹配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1  “十四五”核心指标

序号

指标内容

预期值

指标性质

1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下降16%

约束性

2

重特大事故起数

0

约束性

3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35%

约束性

4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21%

约束性

5

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

1

预期性

6

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

18000

预期性

7

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区生产总值比例

1%

预期性

注:“十四五”核心指标的基期值以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规定为准。

四、主要任务

(一)安全生产

提升综合防范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党政领导生产责任制,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立辖区内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和监管监察执法,深入推进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消防、民爆、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进一步规范甲醇汽油行业、涉氯涉氨企业、粉尘爆炸危险生产许可,实行重大隐患治理区里、街镇两级挂牌督办和整改效果评价。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生产智能化改造等安全工程建设,加强益阳经开区等重点区域安全管理。在重点领域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全覆盖。培育专业化安全服务机构,加大安全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力度。

具体任务有:深化责任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依法治安能力;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治理;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强化科学技术引领,提升科技兴安发展水平;强化基础配套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宣教体系建设,提升全民整体安全素质。

(二)防灾减灾

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分级负责、本地为主,健全中央与地方分级响应机制,强化赫山跨区域、跨流域灾害事故应急协同联动。加强危房改造、应急避难、公共消防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提高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水平。开展灾害事故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加固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加强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地下空间、危化企业、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等重点领域消防安全治理。

具体任务有:完善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三防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健全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不断增强应急实战能力,加快应急平台系统建设;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系统;推进应急物资建设管理,加强信息发布舆情引导。

(三)应急救援

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区域性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提升应急指挥协调能力,建立突发灾害和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协调机制,布局区域应急救援“一部三中心”,就近调派救援资源,形成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应急队伍救援能力和现场救护能力,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增强全灾种救援能力。加强和完善赫山区级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与能力,提升应急救援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科学调整应急物资储备品类、规模和结构,提高快速调配和紧急运输能力。构建应急指挥信息和综合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加强极端条件应急救援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发展巨灾保险。

具体任务有: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健全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不断增强应急实战能力,加快应急平台系统建设;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系统;推进应急物资建设管理,加强信息发布舆情引导。

五、行动路径

(一)坚持依法管理

提高应急管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坚持依法管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结合赫山地域情况、灾害特点,紧紧围绕中心任务,推进国家标准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制定地方标准。

加强本区特色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和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建立“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责任制。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建立完善检查制度,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防范措施。组织开展企业安全评价,实行分类指导和重点监管。

(二)加强源头管控

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排查整治行动,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加强灾害风险分级分类评估,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和综合减灾能力的基础数据库。完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督促企业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立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实行重点区域实时监控,加快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源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加强对危化品、矿山、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各环节责任和措施。加大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宣传工作,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

加强重点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开展全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推进自然灾害风险、综合减灾能力的调查与评估,编制自然灾害风险图和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图。完善安全生产事故、环境、公共卫生和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提升多种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强化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运用新技术,优化灾害监测站点布局,增加专业监测点密度,完善监测内容,精准精细监测突发事件风险。加强灾害早期预警工作,提高灾害预警能力水平,完善风险研判、信息共享、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全面提升风险管控基础技术能力。

(三)强化改革创新

全面深化传统行业领域技术革新与设备升级改造,实现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降低高危岗位现场作业人员数量,特别是粉尘涉爆、涉氨制冷、锂电池、危化品、建筑施工、有限空间作业等传统高危行业。

全面推广重点行业领域风险监测预警的科技成果,探讨组建全区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中心,探索运用光纤传感、智能雷达、视频识别等先进技术,实现城区安全风险(如桥梁、隧道、边坡、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的自动识别、检测预警及报警处置一体化、智能化管理。以信息、智能化技术应用为先导,发展应急管理多功能、一体化应急保障技术。

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本区应急平台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5G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提升应急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建设以赫山区应急指挥中心为中枢的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形成贯通全区的事故灾害应急指挥网络。

四)深入宣传教育

提升各级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不断学习新的法规、政策和安全生产涉及的相关标准内容,并以此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行政。

强化不同岗位人员的安全业务培训,加强理论学习,每年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集中学习,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确保学习质量。加强岗位培训,举办教育培训班,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举办相关专业培训班,对执法人员培训实行学分制管理,建立个人培训教育档案。

提升公众安全意识与培育安全文化,通过公益宣传、“三微一端”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推动安全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家庭,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

(五)加强应急管理

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各环节责任和措施。实施精准治理,实现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精准。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细化措施,完善方案,统筹资源,整合力量,探索出切实可行的领导管理体制和信息报送机制。

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多项举措增强救援力量。强化赫山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与志愿者队伍的训练,发挥好各方面力量作用。加强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

强化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主攻方向,在灾害风险防治领域,多产出切实管用的科研成果、技术方法、标准规范和科普产品。

六、改革举措

(一)完善三防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研究制定高层建筑疏散预案,完善灾害威胁区域人员安置,建立自然灾害调查评估机制,完善基于水利险情情景构建的应急救援处置,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极端天气情况下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强化抢险救灾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二)加强应急平台系统建设

以赫山区智慧平台为依托,加快应急平台系统建设,推进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完善区应急指挥平台和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平台功能。

七、重点工程

(一)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程

立足承担区委、区政府应对重大事故灾害总指挥部任务,建设一流水平的应急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统一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标准,推动全区各级应急指挥中心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二)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

突出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预报预警能力。整合全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信息资源,重点推进功能全面的应急指挥场所、智慧协同的业务应用体系、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网络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尽快形成全区一盘棋、一张网,构建科学先进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

(三)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

落实项目建设扶持政策,落实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建设任务,力争到2025年,建成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四)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

开展全区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建立全区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掌握重点区域抗灾能力。

(五)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

开展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工程、蓄滞洪区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工程体系。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城乡防洪排涝整治、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强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防洪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全面提高赫山城乡防洪排涝能力。

(六)抗震防灾能力建设工程

规范全区城乡新建住宅和公共设施安全设计,提高抗震防灾能力,进一步强化高层建筑抗震防灾措施。科学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七)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搬迁避工程

对已查明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和除险排危。统筹开展地质灾害避险集中安置、工程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对威胁人口多、潜在经济损失巨大,特别是城区、集镇人员密集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工程治理;对不宜采用工程措施治理的,与脱贫攻坚、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衔接,主动避让,易地搬迁,全面落实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

(八)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工程

建立基层乡镇风险防控和监测预警、快速响应等机制。编制应急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等。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完善信息员队伍。建立健全应急装备物资保障制度。加强乡镇专职消防队伍组建,明确专职队伍职责及消防站建设。常态化开展应急培训演练。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实施

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完善和强化安全生产规划实施保障体系,把安全生产相关内容、重要指标和重点工程项目分别纳入相应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落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

强化党政领导负责制,各部门、乡镇(街道)的主要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乡镇(街道)、综合监管、行业(领域)监管(管理)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评比考核制度,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三)健全投入机制,做好资金支持

围绕规划目标和任务,各部门、乡镇(街道)需高度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设,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并纳入优先使用各级财政支出范围。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监督机制,实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或安全生产责任险。

(四)发挥社会力量,加强舆论监督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监督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与监督权,鼓励职工监督举报各类事故隐患和各种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对有效举报予以奖励。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五)注重合作交流,提升工作水平

进一步加强与区内周边地区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和多层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技术领域的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市内周边地区安全生产先进经验与成果,充分利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资源,加快安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步伐。

(六)强化监督检查,推动规划实施

加强对本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公布安全生产规划目标、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区应急管理局牵头,在2023年底和2025年底分别对本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作为区政府考核各街镇、各部门绩效的重要依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